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2-2 14:41 |
---|
|
发表于 2009-2-14 09: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vse4bb] [vse4bb]
天龙级
天龙级轻巡洋舰是日本近代轻巡洋舰的鼻祖,于1917(大正六年)动工.由于配备了减速齿轮机,该级舰以33节的高速号称当时世界第一的高速巡洋舰,并首次装备了3联533mm鱼雷发射管.天龙级轻巡是因受到当时英国发展轻巡洋舰的刺激而展开的(当时轻巡洋舰是一种新舰种,特点为高速化、轻装甲化,用于领导水雷战队和作为驱逐舰战斗部队向导舰,类似于驱逐领舰的一种革命性的创新舰种).日本在八四舰队建造案中准备建8艘,后因得到美国建造奥马哈级轻巡的刺激,只完成了两艘(日海军新发展了5,500t球磨级轻巡与奥马哈级对抗).分别是"天龙号"和"龙田号".
天龙级的特点是舰身极为修长(长宽比达到11+,末代的阿贺野级也有同样的特点),这也是以后日本轻巡洋舰的 典范.因为建造年代和思想的缘故,与其说天龙级轻巡是小型的巡洋舰,还不如说是一种超大型的驱逐舰.从舰型 来看,天龙级和矶风级驱逐舰有很多相似之处:该级舰跟驱逐舰一样拥有一个较高的前甲板,前舰桥位于前部甲板上,构成了舰身的前1/3;中部是烟囱和鱼雷发射管,而后是后部主炮群. 但这种舰身跟后代的夕张级、阿贺野级相比简陋而难看,而且其火力配置也相当单薄.该级舰只装了4门140mm50倍径的主炮 (1号、2号炮背靠位于前舰 桥的前后,而3、4号炮则分装于后舰桥前后.这样的配置按今天的眼光来说是很奇怪的,但要注意日本海军在建造 夕张级试验巡洋舰之前的巡洋舰都是单装主炮,也没有相叠情况的),不单与后来的美国奥马哈(152mm12门)无法 相较,甚至也不能和早期的英国轻巡(190mm4门)相匹敌.
"天龙号"在竣工以后大多担任警戒巡逻任务,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中曾被派遣到中国执行任务.太平洋战争 爆发时,虽然其舰龄已达22年(和长门一个年代的),但还是和"龙田号"编到联合舰队中构成了轻巡洋舰第18战队,隶属于第四舰队,并出动支持威克岛的攻略和珊瑚海海战.萨沃岛海战中天龙号转属于第八舰队,在三川军一中将的率领下由拉包尔出击,与重巡洋战队(鸟海号,青叶号,加古号,衣笠号,古鹰号)在夜间突入瓜达卡那尔泊地,击沉美军驱逐舰帕特逊号(史料争议中,无有力证据支持).不得不承认的是,"天龙号"虽然是日军轻巡洋舰中最老的一艘,但在战场上却十分活跃. 接着,它参加了瓜达卡那尔海战,还于1942年年末参加了支持陆军新几内亚-马丹的攻击作战.最终在马丹港外海8海里处被美军潜舰"阿尔巴可亚号"的鱼雷击中而沉没(1942.12.18).
"龙田号"最初都和"天龙号"一起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友鹤事件"中"龙田号"曾担任佐世保警备战队的旗舰,和发 生事故的第21水雷战队一起演习,所以也参加了"友鹤号"的救难拖曳活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它和"天龙号"构成了第四舰队的第十八战队.连续参加了威克岛战役、俾斯麦海海战、珊瑚海海战.之后也参加了日本陆海军对几内亚摩尔斯贝港的拉埃、萨拉摩亚的登陆作战. "天龙号"沉没后,"龙田号"出任第十一水雷战队的旗舰,因为老化严重,基本都在后方执行训练任务.但随着战局恶化,1944年2月后重归前线,为向特鲁克基地运送兵队的船队担任护航的任务.它于3月12日由木更津近海出航,后在八丈岛西方40海里处遭到美军潜艇攻击沉没.
基本数据(天龙)
标准排水:3230吨
尺度:142.65×12.3m
航力/航续力:33节/14节/时5000浬
武备: 四门140mm50倍径主炮,一门80mm高射炮,533mm鱼雷发射管六门,水雷48个
动工/下水/竣工/沉没: 1917年(大正6年5月17日,横须贺海军工厂)/ 1918年(大正7年3月11日)/ 1919年(大正8
年11月20日)/ 1942年12月18日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后藤光太郎(海兵46期)昭和16.8.28,浅野新平(海兵45期)昭和17.6.5上田光治(海兵46期
)昭和17.12.5
舰名由来:日本轻巡洋舰以河名命名,"天龙号"由来是远州滩的天龙川(源头为长野县的诹访湖,流经伊那谷,赤石
山脉,最后注入远州滩).
基本数据(龙田)
标准排水 3230吨
尺度: 142.65m×12.3m
航力/航续: 33节/ 14节/时5000浬
武备: (同天龙)
动工/下水/竣工/沉没: 1917年(佐世保海军工厂)/1918年/ 1919年/ 1944年3月13日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马场良文(海兵46期)昭和16.8.20,吉村真武(海兵45期)昭和17.7.20,船木守卫(海兵48期
)昭和18.1.7,小川莚喜(海兵46期)昭和18.12.22
舰名由来:由来位于奈良县的龙田川.其下游和大和川合流,流入大阪湾.
夕张级
该舰完成于1923年,只建一艘,本来是跟长良级,川内级一样的五千五百吨级轻巡洋舰,但是由于军缩条约的原因,只好建造成一艘不满三千吨的超小型巡洋舰.夕张级由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海军设计师——Yuzuru Hiraga领导设计,其组合式主烟囱和舰首设计在当时相当前卫,并成为后来古鹰级重巡洋舰的原型。主炮采用了独特的配置,采用了新型轮机轴,作战能力相对其排水量显得突出,使各国海军为之一惊。只是舰小航程较近,多用作近海防卫,防空改装时加装1门高炮和21挺机枪。未配备水上飞机。
夕张号算是一艘技术验证舰,也是日本海军巡洋舰建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首先,他的鱼雷发射管都位于船身甲板中线,以前的五千五百吨轻巡大多分在在两舷的四座连装发射管中,左舷的只能左舷用,右舷的只能右舷用,而如果配置在中线,在两舷都能灵活的运用.另外,以前的轻巡主炮都是东一门西一门的单装炮,不管在火炮控制管理或是射角控制方面都十分不便,而在夕张号上则搭载了两个连装炮塔.夕张号炮塔配置方式十分奇特,舰桥前的三门炮从舰首算起是单装和连装,连装炮的高度较高,而舰身后部主炮的配置和前部对称,另外,在连装主炮前设有防波板.
夕张号在外观上和旧轻巡的差别除了连装主炮,叠式配置外,最醒目的就是他的烟囱了.以前的轻巡烟囱多是三四只有如行道树般行列在舰身中,十分占甲板空间.而夕张号则实验将两个烟囱结合成一个,可以说是也后建造的重巡古鹰级,妙高级的始祖.虽然本来限制在三千吨以内,但是夕张号在竣工时已达三千四百多吨,因为如此,续航力也大幅下降,只有约三千三百浬.
没有姊妹舰的轻巡洋舰夕张号自然只有担任水雷战队旗舰一途.他在开战时属于第四舰队,担任第六水雷战队的旗舰.初次出击就是威克岛的攻略,但是却损失了麾下的两只驱逐舰疾风号和如月号.之后,夕张号转战南方,支持了新不列颠岛的腊包尔,新几内亚的拉埃,萨拉摩亚的登陆作战.在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的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隶属于第八舰队,向美军重巡文森斯号发射鱼雷,最后文森斯号在日军两翼夹击下终于沉没.另外,在九月四号于隆加湾还击沉了三艘运输船.
虽然有如一个小小兵,但是却十分活耀的夕张号,最后在昭和十九年(1944)四月二十七日,向帛琉群岛输送的归途中遭美潜舰击沉.
建造所 佐世保海军工厂
起工 大正十一年六月五日
下水 大正十二年三月五日
竣工 大正十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基准排水 2890吨(计划)3141吨(公称)
全长 138.99m
全幅 12m
速力 35.5节
航续力 14节/时5000浬
兵装 14cm50倍径连装主炮二座
14cm50倍径单装主炮两门
61cm鱼雷发射管连装两基共四门
7.6cm40倍径单装高角炮一基
沉没:昭和19年(1944)四月二十七日
舰名由来:因为是轻巡洋舰,所以依河名来命名,由来是夕张川,源流于北海道中央的夕张山脉,向西流至石狩川合流,在日本军舰中取北海道名字的,仅此一舰.
太平洋战争中的舰长:
版匡身 (海兵42期) 昭和15.11.1
平井泰次 (海兵43期) 昭和17.8.15
船木守卫 (海兵48期) 昭和18.5.3
大江贤治 (海兵47期) 昭和19.1.20
奈良孝雄 (海兵49期) 昭和19.2.20
【性能诸元】
排 水 量 3,587吨
主 炮 两座双联装5.5英寸(140mm)主炮
副炮 两座5.5英寸(140mm)单装副炮
鱼 雷 两座双联装24英寸鱼雷发射管
高 炮 12座25mm高炮,21挺机枪
设计航速 35.5节
[ 本帖最后由 aucmaswcw 于 2009-2-14 10:1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