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2-2 14:41 |
---|
|
发表于 2008-12-29 09: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图
第1、6幅及23幅上
富士级战列舰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方为对付定远级铁甲舰而向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的一级战列舰,以英国Majestic级战列舰为设计蓝本。富士级战列舰的设计师为马可罗爵士(G.C Macrow),该级共2艘,即富士号(Fuji)与八岛号(Yashima)。
富士号于1894年8月1日在英国伦敦的Thames Iron Works厂开工建造,1895年8月16日被命名为“富士”。1896年3月31日下水,1897年8月17日建成,10月8日被列为常备舰队的旗舰,10月31日回到横须贺。1898年3月21日,舰级被定为一等战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参加了黄海海战与对马海战。1912年8月28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被作为练习舰使用。1922年9月1日被列为特务舰,此后又被拆除了武备成为运输舰,同年12月1日被列为练习特务舰,而后被系泊于横须贺军港吉仓码头,作为海军航海学校的校舍。1945年7月18日在美军空袭中被击中起火,搁沉于码头边。1945年11月30日除籍。1948年在浦贺船坞解体。
八岛号于1894年12月28日在英国埃尔斯维克的Whitworth厂开工建造,1895年8月16日被命名为“八岛”。1896年2月28日下水,1897年9月9日建成,11月30日回到日本。1899年12月31日被列为常备舰队旗舰。日俄战争期间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1904年5月15日在旅顺港外老铁山东南方向两次触雷,最后于6点30分左右在遇岩东北以东约5海里的水域沉没。1905年6月15日除籍。
排水量 12533吨( 八岛为12320吨)
主尺度(长/宽/吃水) 125.5m/22.4m/8.0m
舰炮 305mm*4(双联装)/152mm*10/3磅炮*20/2.5磅炮*4
动力 2部往复蒸汽机,输出马力14000匹,最大载煤1200吨
航速 18节
鱼雷 450mm*4
装甲 水线带360-457mm,甲板62mm,炮塔230-360mm,炮廓152mm,司令塔360mm
舰员(人) 637
第2幅
敷岛级战列舰是日本以英国Formidable级战列舰为蓝本,向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厂订购的一级战列舰,设计师为马可罗爵士(G.C Macrow),该级共2艘,即敷岛号(Shikishima)与初濑号(Hatsuse)。该级舰可以说是富士级的放大版,但采用了新型的哈维镍钢装甲,此外还装设了穹甲。
敷岛号于1897年3月29日在英国伦敦的Thames Iron Works厂开工建造,1898年11月1日下水,1900年1月26日建成后回航日本,4月17日抵达吴港。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参加了黄海海战与对马海战。1921年9月1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1923年4月1日被列为练习特务舰,1945年11月1日除籍。1948年1月15日在佐世保解体。
初濑号于1898年1月10日在英国埃尔斯维克的Whitworth厂开工建造,4月27日被命名为“初濑”。1899年6月27日下水,1901年1月18日建成。日俄战争期间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1904年5月15日午前在旅顺港外老铁山东南方向触雷,与八岛号在2分钟内相继沉没。1905年5月21日除籍。
排水量 14850吨( 初濑为15000吨)
主尺度(长/宽/吃水) 133.5m/23.0m/8.29m
舰炮 305mm*4(双联装)/152mm*14/12磅炮*20/3磅炮*6(初濑为8门)/2.5磅*6(初濑为4门)
动力 2部往复蒸汽机,输出马力14500匹,最大载煤1722吨(初濑为19000吨)
航速 18节
鱼雷 450mm*5(初濑为4具)
装甲 水线带100-230mm,甲板63-100mm,炮塔200-360mm,司令塔75-360mm
舰员(人) 836(初濑为741人)
第3、4、12幅
三笠级战列舰是日本1897年向英国订购的一级战列舰,同级共一艘,即“三笠”号(Mikasa)。该舰原是作为朝日舰的姊妹舰订购,但却采用了更为新式的炮术、装甲、防御和动力设计,因此单独划为一级。该舰设计师为詹姆斯.邓恩。
三笠号于1899年1月24日在英国Vicers公司开工建造,1月23日命名为“三笠”,1900年11月8日下水,1902年3月21日建成后回航日本,5月18日抵达横须贺。1903年12月28日被编入常备舰队。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作为联合舰队的旗舰参加了黄海海战与对马海战。1905年9月11日0时20分在佐世保停泊时后部弹药库突然着火,随即发生了大爆炸,02时30分搁沉,339名舰员死亡。1906年8月8日该舰被打捞出水,进行修理。1908年4月24日修理工程完毕,重新编入第1舰队,成为旗舰。1913年10月3日该舰在神户港内前部弹药库再次起火,造成1人死亡,18人负伤。1918年5月10日至10月11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1年9月1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9月16日又在一次巡航任务中触礁。1923年9月1日在横须贺系泊时前部撞上岸壁,舰体进水。9月20日除籍。1925年1月议会决定将三笠舰作为纪念舰永久保存。1926年11月12日保存维护工程完毕,该舰被安置于横须贺。二战后苏联方面曾主张拆毁三笠舰,但遭到日本的强烈反对,最后三笠还是被保存了下来。1958年11月“三笠保存会设立准备委员会”成立。1959年三笠舰被防卫厅接管。1960年4月20日着手进行复原工作,5月“三笠保存会”设立。1961年5月27日复原工作完成,三笠舰停泊在白浜海岸重新对公众开放参观至今。
排水量 15140吨
主尺度(长/宽/吃水) 131.7m/23.2m/8.28m
舰炮 305mm*4(双联装)/152mm*14/12磅炮*20/3磅炮*8/2.5磅*8
动力 2部往复蒸汽机,输出马力15000匹,最大载煤1521吨
航速 18节
鱼雷 450mm*4
装甲 水线带100-230mm,甲板50-75mm,炮塔200-360mm,司令塔75-360mm
舰员(人) 838
第5、8幅及23幅下
朝日级战列舰是日本1897年向英国订购的一级战列舰,同级共一艘,即“朝日”号(Asahi)。该舰于1897年8月1日在位于苏格兰的John Brown厂开工建造,10月18日命名为“朝日”,1899年3月13日下水,1900年3月1日开始试航,7月31日建成后回航日本,10月23日抵达横须贺。1901年5月22日被编入常备舰队,10月1日成为常备舰队旗舰。日俄战争时被编入第1舰队第1战队,参加了黄海海战与对马海战。1921年9月1日被列为一等海防舰。1924年10月20日撤去武装后成为特务舰,1925年4月1日在舰体两舷增设潜艇“吊瓶式”打捞装置,成为日本最早的潜艇救难舰。此后又在广岛湾进行了吴式一号飞机弹射器的试验。1937年在吴海军工厂撤去潜艇打捞设备,被改造成工作舰,派往中国,驻泊黄浦江吴淞口,从事舰艇的修理工作,并在前后炮塔的位置上装上了木制舰炮模型,以掩人耳目。1937年11月5日参加了登陆杭州湾的作战活动。1939年11月成为陆军上海根据地舰队的旗舰。1940年11月15日重新编入了日本联合舰队,在东南亚战区活动。1942年5月26日被美国Salmon(SS-182)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中央及后部鱼雷室,于01点03分沉没,16人死亡,130人失踪。1942年6月15日除籍。
排水量 15200吨
主尺度(长/宽/吃水) 129.6m/22.92m/8.3m
舰炮 305mm*4(双联装)/152mm*14/12磅炮*20/3磅炮*6/2.5磅*6
动力 2部往复蒸汽机,输出马力15000匹,最大载煤1549吨
航速 18节
鱼雷 450mm*4
装甲 水线带100-230mm,甲板25-100mm,炮塔200-360mm,司令塔75-360mm
舰员(人) 838
[ 本帖最后由 aucmaswcw 于 2008-12-30 00:18 编辑 ] |
|